3月10日一大早,家住广元市利州区百草园附近的居民谢建明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公园晨跑。作为一名健身爱好者,谢建明对现在百草园内的步道特别满意。“和普通步道相比,这里的步道上有很多小孔,不管是下雨还是绿化带浇水,都不会在步道上留下积水,对我们这些爱跑步的人来说非常友好。”谢建明笑着说。
百草园生态修复项目 ( 航拍/陈平)
“百草园内的步道是由透水沥青及透水砖铺设的,上面密密麻麻的小孔能使水迅速渗透到地下蓄水池,从而保持步道干爽;还栽种了20多种各色药材,以及芙蓉葵、鸢尾、苔草等植物。”百草园生态修复项目工程相关负责人刘广荣介绍,通过建设“海绵体”,百草园实现了山地雨水调蓄、山体生态修复、景观品质提升等多重复合功能。
素有“川北门户、蜀道咽喉”之称的广元,不仅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良好的生态本底。该市地处四川北部,毗邻陕西、甘肃两省,是成都、重庆、西安、兰州四大城市的几何中心;辖4县3区,幅员面积1.63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7.22%,年均降水量941.8毫米,兼具山地、丘陵、河谷平原地貌,生态空间网络蓝绿交织,北部丛山林立,森林资源丰富,南部耕地集中,城区外群山环抱,城区内形成“四山四水筑一城”的格局。
广元城市一角 (航拍/陈平)
2022年5月,广元市入选“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将海绵城市建设从局部探路转向全域推进,因地制宜,积极打造一座“会呼吸”的山水园林城市。
一直以来,广元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将海绵城市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大局,坚持“管理一张网、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搭建起了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的“四梁八柱”,正在全力建设全国山地河谷型海绵城市典范。2023年11月,广元成功入选联合国“创建韧性城市2030”首批试点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广元市从实际出发,根据山地河谷型海绵城市建设实际,综合自然地形地貌、河湖水系分布、高程竖向、排水设施布局等因素,提出了一系列生态建设的海绵城市技术体系。
碧水环抱的凤台宾馆 (航拍/陈平)
据了解,该市充分利用山地河谷条件,遵循“挡外洪、拦山洪;畅通道、蓄雨水;净污水、回用水”的系统策略,因地制宜构建“外挡内拦—分级调蓄—蓄排结合”的防洪排涝体系、“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净化”的雨污管控体系、“蓄净结合-雨水利用-中水回用”的多水共用体系、“梳山理水-水城交融-文脉流长”的品质提升体系、“立法先行-制度管控-标准规范”的法规制度体系,统筹实施排水防涝、雨洪通道、雨污管网、海绵小区、海绵街区、新型绿化“六大工程”,积极把广元建设成为“全国山地河谷型海绵城市”典范。
利用山地河谷条件,打造山地海绵城市建设,而这一点,百草园生态修复项目可谓是该市的一个典型案例。
漫步百草园,园区内的道路多半采用透水沥青及透水砖铺设,使雨水第一时间得以收集,汇入地下管网;人工挖掘的浅池放置了很多鹅卵石,浅池中央及四周栽种着不同的水生植物,当雨水汇集至雨水花园时,通过鹅卵石、水生植物使雨水得到净化后再流入湿塘。
百草园生态修复项目 (航拍/陈平)
“百草园整体呈下凹式修建,有3个湿塘位于深凹处,当园区的植物需要灌溉时,湿塘便可以‘倾囊相助’,由抽水泵将水抽至位于公园西北角的雨水回用池,经过沉底、排污、冲洗等工序后,用以灌溉植物,使雨水‘无处可逃’,得以循环利用。”刘广荣介绍,在日常条件下,还可以调蓄容积蓄水;汛期时,可以进行防汛调度。
广元城市一角 (航拍/陈平)
“海绵化改造是城市建设系统化思维的一次升级。”在广元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看来,山地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更多的是保留地块中的崖、溪、谷、岸等原有自然地貌,依山就势,顺势而为,以建筑、道路、绿地等城市基础设施作为载体,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来设置各种可吸水的“海绵体”,努力实现“山、城、水”统筹治理、“人、城、水”相融共生,“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和谐画面。(文/郭自慧 张妍 图/陈平)
copyright 2007-2022 jsj.cngy.gov.cn online services.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5000522号-6 网站标识码:5108000044
主办单位:广元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联系电话:0839-3266750 维护单位:广元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宣传信息中心 川公网安备51080002000238号